第997章 大唐时空
大唐:武神聊天群 by 宁心静气
2025-7-14 00:10
。他们都有自己的天地,也都要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。“我明白了。”
穆桂英对着唐峰温柔一笑,满是理解与包容。这个女人,有着不一般的眼界与宽容。
唐峰顿感欣慰,一把将人揽在怀中。
既然明日就要离去,那么就趁此机会,好好珍惜当下的时间,陪伴彼此吧。第二日,唐峰果然就回到了太唐。
他先前带着亲卫一路抄近路,马不停蹄的感到了距离洛阳最近的一个树林里,而后才穿越时空到的大宋。太军本就行军慢,比不得他们骑马赶路。
而且唐峰当时还让他们一边训练,一边赶路,就更慢了。如今大军才堪堪要走到洛阳。
而唐峰早就安排好,让亲卫到洛阳布置,只留下赵平甄平两人在此地等候。唐峰一回到大唐,便带着两人进入洛阳。
亲卫将一切都安排好了,只等着他过来。
唐峰没有打扰,只是露了个脸,而后就带着赵平和甄平再次离开,直奔登州。。洛阳已经安排好了,大军抵达之后,自然不用担心。
而唐峰,自然是先去登州,查看是否有战船空闲,也好早作准备。而此时大明宫中。
“唐峰那小子,如今到什么地方了?”
荣德全听了唐王李二的问话,立马躬身道:“回陛下的话,今日有人传信来说,唐国公率领亲卫先行,前几日到了洛阳,不过露了一面,就又离开了。听说是往登州方向去的。”
“哦?这小子,就没有个安生的时候。不过到登州去,倒是也好。”唐王李二自然知道唐峰去登州的意图。
他也派人去登州的造船厂看过,那里的战船,的确是宏伟非常。
不说其战力如何,就说其坚固程度、速度以及大小,都远远超出了以往的海船。
他虽然也未此次平定高句丽备下了足够的海船,但是若有那样的战船,定能够给大唐增添一股战力。不过之前看那战船还未建好,又是那般好哒的工程,怕是不易得。
向来唐峰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,过去查看一番,不然也不会只带着两名亲卫过去了。唐峰历来有分寸,善谋划,他自然不用太过担心。
以往上了战场,一直没有消息的时候也有过的,后来无一不是平安得胜归来。更不用说唐峰如今还在大唐境内,并没有上战场了。
唐王李二对唐峰很是信任,并没有半分怀疑。
其他人也只是猜测之前唐峰去了哪里,才会在前几日方赶到洛阳。不过,不管他们怎么猜测,都是徒劳。
别人是不可能知道真相的。
魏王李泰在府中,心中高兴得很,正在与谋士幕僚喝酒。
近来他又为唐王李二办了一件差事,也是周全得很,再次得到了唐王李二的奖赏,一时风头大盛。以往许多含含糊糊,没有表态的官员,也有了松动之意。
“听闻太子已经到了泰山,正要开始建造祭台呢。还特特的写了信回禀陛下々」。”一位幕僚笑着举杯。
另一位看他一眼,也笑着续道:“太子这已经是第几封信了?听闻陛下嘱咐了,让太子好好督建祭台。”
李承乾担心唐王李二在魏王李泰表现得越来越好的情况下,会忘记了他这个太子,让他身为太子,却失去了帝王的爱重与朝臣的拥护,所以每隔几天就有一封信送回长安,恨不得事事过问,表达自己的孝心与思念。
但是有些时候,过犹不及。
刚开始一封两封,的确让唐王李二感触颇深,有些触动,故而每次都好好的回了信,表达一下自己对李承乾的期待和满意。
但是后面越来越频繁,问及之处也越来越细,就不由得惹得唐王李二的不喜与猜忌了。李承乾由于唐王李二之前的感动,回信之中都带有满意与看重,故而有些骄傲自满。只觉得唐王李二果然还是看重他的。
便不免一时有些忘形。
加上这信的效果如此只好,他便觉得这办法实在是高,故而更加勤奋的给唐王李二写信了。
说完了自己的事,总不免要问候一下唐王李二,这信写得频繁了,普通的那些话,问来问去也烦人,李承乾觉得既然唐王李二看重自己,便开始没了顾忌,有些事情,却也敢问了。
这一次是感动,两次是欣慰,多了就觉得平凡普通起来。
更何况李承乾的“`,不拘小节”,问及一些关键的信息,就更加引得唐王李二不快了。
更何况,身边还有一个办事极有分寸,又懂事能干的儿子对比着,可不久显得太子李承乾只会嘴上关心,还不识大体 没有分寸,正经差事却没怎么干吗?
但是唐王李二终究对太子李承乾还抱有希望,也的确犯不着为这些小事就斥责太子。于是便只能让他好好的办差。
算是隐晦的提点了。
只是太子自己知不知道,就两说了。
“太子身在泰山,远离长安,心中不安才是正常的。更何况殿下多次受陛下奖赏,想来太子更加着急了。”以为谋士看着魏王李泰,缓缓的道。
魏王李泰心中得意。
他自然要比李承乾能干得多。
不说聪明才智,就连为人处事,也比李承乾要更加讨人喜欢。
尽管有些(的吗的)他心中不喜,但是在他羽翼未丰之时,却很懂得韬光养晦的道理。但是李承乾就不同了。
他天生生下来就比旁人有优势,嫡长子的身份,就注定了太子之位是他的,尊荣宠爱也是他的。
他没有经历过那些被打压的时光,一路都是被教导着要如何变得优秀,这样的太子,怎么会知道韬光养晦几个字?如今被打压了一些,不就受不了吗?
一旦再次得到唐王的宠爱与看重,不就会死死的把握住,不想放手了吗?这才只是刚刚开始呢巾。
“太子吃过了亏,自然更加想要得回圣心,难免有些急躁。”一位幕僚接着说。
魏王李泰自然也认同这种说法,而且更要让太子,一直这样急躁下去,急得没办法,只得破釜沉舟千大事才好。